2020年9月10日—23日,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我院研究生会负责统筹的“新学期公开课·人文社科研究前沿方法”(第一季)圆满收官。本系列讲座由我院韩晗副教授担任课程召集人,遍及文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各学科国内外十五位知名青年学者、学术编辑与数据库工程师倾力支持,针对前言研究方法、学术写作与学术规划等问题向各位青年学子传经送宝。第一季的五场讲座在腾讯会议成功举行,同时在国内最大在线教育平台“学术志”进行公益实时转播。后台数据显示,我院公开课第一季的旁听人数累计过万人,遍布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以及我国二十余个省份的高等院校,已成为“学术志”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人文社科类公开课之一。

第一讲中,我院助理教授张凤华老师以轻声说重话做比喻,漫谈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并以自己在维多利亚大学两年的访学经历鼓励更多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走出去”,拓展研究国际视野。第二讲中,华中科技大学惠海峰教授讲授了英文学术写作的选题、撰写与发表的相关方法,指出在学术写作之前,应当确定研究范式。一篇成熟的英文学术论文摘要,其结构应包括背景、理论和批评视角,以及主要论点。第三讲中,我院蔡武进副教授分享了他对科研论文中道、势、术的理解,即根本、趋向和方法,希望大家都能“以势养道,以术谋势”。在道、势、术的融合中,成就论文,升华自我。第四讲中,我院韩晗副教授讲述了学术写作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三个方面,指出在提出问题时,问题要合适,要留有余地,要符合逻辑。第五讲中,国际关系学院盛静教授讲授了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文本分析与质的研究方法,强调文本非常重要,文本或者与文本有关的人类活动以及人类生活都需要被探究。定性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文本的方法,对于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非常重要。通过这五场讲座,广大观众和各位老师们一同探讨了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等问题,收获颇丰。
我院公开课第二季的讲座将在十月中旬开始,届时还将有五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青年学者与学术期刊资深编辑为各位讲授学术研究前沿方法相关议题,当中包括国际学术规范、数据库使用与前沿理论等实际问题。与公开课有关的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在“WHU国发院研会”公众号上发布,敬请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