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2020年秋季学期第二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举办。我院19级硕士生周东阳和康璐玮分别就《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理论建构与行为决策》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两篇文章进行学术分享,并与参会师生就文章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我院蔡武进老师、张凤华老师以及19级、20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19级硕士生周东阳从心理账户理论、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理论构建、行为决策机理、策略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分享。文章在阐释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的效用分析和行为决策模型,解释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的效用变化与文化消费行为决策之间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消费刺激方案和策略选择。
在评阅交流环节,金海涛同学认为文章的整体思路较为清晰,但对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的分类类别以及在实证模型中个人心理效用如何量化提出疑问。高洋同学就文化资本是否具有支出效应以及记账方式是否能与区块链技术进行对接提出疑问。蔡武进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的创新性,并提出五点改进建议:一是标题不通,没有破题;二是理论部分过长,不需要占用太多篇幅描述;三是对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的分类要说清依据与合理性;四是要注重细节的学术化表达;五是要加入文化消费心理的相关文献作为理论支撑。张凤华老师提出三点改进建议:一是摘要与引言的写作规范,并提出文章中的观点要有依据,不能妄下结论;二是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对文章思路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三是理论与论证存在脱节的问题。
紧接着,19级硕士生康璐玮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文献、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解释、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结论与启示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文章通过测度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梳理1998-2018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受自身累积作用,也受地方文化财政支出、城镇化率与文化转移支付的共同影响。
在评阅交流环节,金海涛同学就题目中是否要体现财政制度改革创新提出疑惑并就文章的严密与逻辑性展开探讨,高洋、延书宁同学分别就参考文献和文章创新点提出疑问。蔡武进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的问题意识很清晰,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主题,可以把城镇化指标去掉,聚焦在财政领域;二是要对症下药,提出的问题要有回应和对应;三是在写作规范上,要注意文献综述和细节上的学术化表达和规范性表述。张凤华老师肯定了文章的大框架和VAR模型的选取,并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实证分析的规范性问题,例如指标说明存在问题、缺乏解释变量的统计描述说明等;二是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问题,要聚焦在一个问题进行说明;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即结论与启示部分篇幅过多。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大家都收获满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大家都产生了思想观点的碰撞,最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愉快地结束本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