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2020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举办。我院19级硕士生邱晶钰和19级博士生李俊辰分别就《公共文化政策的执行困境及其优化策略——以送戏下乡为中心的思考》和《乡村“文化本位”振兴目标路径研究》两篇文章进行学术分享,并与参会师生就文章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我院陈庚老师、钟晟老师以及30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学术沙龙采取“学生评阅+互动交流+老师评阅”的形式。
首先,19级硕士生邱晶钰从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分析框架、困境分析、优化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分享。文章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理论模型、范·霍恩和范·米特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立足送戏下乡政策执行的实践逻辑,尝试建构送戏下乡政策执行分析框架,继而具体探讨送戏下乡政策执行现存困境及优化建议。
在评阅环节交流环节,20级硕士生余艺芳首先对文章的论述过程表示肯定,认为文章的整体思路较为清晰,但在利用两个理论模型解释“送戏下乡”实践性问题的适用性上说服力不是很强。20级硕士生潘洁馨提出文章选择“送戏下乡”案例的典型性问题没有在文中表现,需要进一步突出选题的创新性。钟晟老师肯定了文章的规范性,提出三点改进建议:一是文章要突出问题导向,要精准点出研究问题;二是文章可以增加一些理论框架的解释图,更加清晰明了;三是对困境部分的阐述应该增加数据,提高说服力。陈庚老师指出论文选题有两种:一是选择新热点、新选题和新内容;二是研究老问题,但要有新结论和新观点,此外还特意强调语言的精炼度和用词的准确性。
随后,19级博士生李俊辰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乡村文化振兴面临问题、文化本位目标策略实施等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乡村文化问题日益凸显,通过乡村文化共同体双向构建、乡村文化旅游共同体协同共建等策略,解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乡村振兴“治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阶段性目标。
在评阅交流环节,余艺芳同学提出需要对“乡土文化”和“文化本位”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建议。潘洁馨同学提出为什么用乡村文化振兴而不是乡土文化振兴,国外参考文献涉及太少等问题。20级硕士生柳东民认为“文化本位”的乡村振兴要以村民组织为载体,提高农村社会主体文化意识已是学界共识,但该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与政策供给达到自下而上的内生式变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钟晟老师提出两点看法:一是问题没有找准定位,学科谱系不明了;二是要有自己的一套研究范式,不能单纯拼凑不同领域、层面的知识。陈庚老师提出文章选题范围太大,很难驾驭;内容缺乏一手资料,没有自己的观点;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学生评语+互动交流+老师评阅”的活动形式,不仅给汇报人提供更多的改进建议和视角,同时也调动同学们的思考积极性,产生思想的碰撞,让大家都收获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