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11月份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1-12-02      点击量:

2021年11月,我院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的两次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在别墅区12栋教室成功举办。活动开展过程中,参会师生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热烈的交流探讨,思维的互动与碰撞让同学们表示受益良多。

11月1日下午,第一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举办。我院20级硕士生晏妮和20级博士生徐若蓝分别就《移动互联场景视域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建议》和《传统村落文化记忆空间重构与价值生成》两篇文章进行分享,并与参会师生就文章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我院陈庚老师、蔡武进老师以及20级、21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20级硕士生晏妮从文献综述、内涵解析、现状与困境、发展建议等方面向在场老师和同学分享了《移动互联场景视域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建议》一文。文章运用场景理论,分析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公共文化云APP在需求感知、内容适配和场景扩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云可以从提升具身化场景感知、优化场景服务内容聚合与分发、培育关系价值并关注场景链接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发展。

在评阅交流环节,宁蓝玉、夏丹和涂晓晗同学分别从文章的行文逻辑、场景的构造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疑问与晏妮进行交流。蔡武进老师首先肯定了论文的选题价值,指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性,同时对文章标题及行文用词等方面提出了细致的修改建议。陈庚老师指出,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与报告的叙述差异,并希望其在文章的内容布局及理论深度方面继续精进。

随后,20级博士生徐若蓝以婺源篁岭为例分享了《传统村落文化记忆空间重构与价值生成》的主要内容。她首先介绍了婺源篁岭的基本情况,再以婺源篁岭为例,依托文化记忆场和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文化记忆空间重构的四种类型,最后试图通过设置乡村舒适物来构建典型传统村落文化小场景,以此来表达文化记忆空间,促进场景的价值生成。

在评阅交流环节,宁蓝玉、夏丹、刘洋、周若依等同学从提升婺源篁岭旅游体验感、“人化”与“化人”的文化生成方式、虚拟文化空间要解决的问题、文化锚点的触发机制等方面提出疑问。蔡武进老师肯定了选题的深入思考性,并对行文结构的逻辑性、布局的均衡性、层次的递进性和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陈庚老师认为文化记忆空间的概念界定需要详细谨慎,建议其对文化记忆空间和文化空间进行再区分。

11月30日下午,第二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举办。我院20级硕士生刘锦和刘媛分别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的诉求分析——湖北省图书馆的402份问卷调查》和《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价值及路径》两篇文章进行分享,并与参会师生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我院钟晟老师、刘丽群老师以及20级、21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20级硕士研究生刘锦从引言、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实证分析、研究讨论等方面与在场老师和同学分享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的诉求分析——湖北省图书馆的402份问卷调查》一文。文章运用Kano模型(又称卡诺模型),构建了包含馆藏建设、文化活动、官员服务、环境设备、内部管理、读者交流等6个维度及26个相关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并基于湖北省图书馆的402份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读者的2项魅力型需求和5项期望型需求,据此提出应优先改善读者的七项期望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基于分众服务理念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建议。

在评阅交流环节,张璐、张静、刘洋、周若依和夏丹同学分别在文章选题、指标选取、模型构建和问卷调研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疑问与刘锦同学进行交流。刘丽群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的选题,指出采用量化方法、从需求侧角度研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具有前沿性,同时对文献综述、模型适用性与构建、指标的选取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意见。钟晟老师指出,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应注意问题导向,并希望其在观点性结论和知识增量方面继续精进。

随后,20级硕士生刘媛以调研经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切入点分享了《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价值及路径》的主要内容。她指出,长江流域沿线各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相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区域保护不平衡、活化利用不充分、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和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并基于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维护公众文化权利的代际公平、提升文化认同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要价值,提出了四条加强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

在评阅交流环节,张静、张璐、汪宇昕和夏丹同学分别在文章的选题和结构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就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文化认同、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等问题与刘媛同学进行讨论。钟晟老师肯定了选题的意义,并对研究范式和论文架构等提出改进建议。刘丽群老师认为论文写作要确定好具体的问题,有明确的研究意义和目标,建议其在研究层次、方法、范围和理论范式等方面继续改进。

至此,本学期的两次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圆满完成,大家均表示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思维碰撞吧!


上一条:“场景中国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下一条: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