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2020年秋季学期第六次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举办。我院19级硕士生刘宇和芦亚锋分别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评价指数构建与测算—基于全国31个省域的实证研究》和《文化遗产安全: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两篇论文进行学术分享,并与参会师生就文章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我院陈庚老师、寇垠老师以及19级、20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19级硕士生刘宇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特点和产业融合理论出发,以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并构建可直观衡量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综合评价指数。文章梳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相关理论基础,围绕文化旅游体制融合效率、文化旅游市场活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和文化旅游融合支撑体系四个一级维度构建文化和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分析。
在评阅交流环节,王诗怡和柳东民同学认为文章理论扎实、逻辑自洽,在文章标题界定、数据收集与处理、指标的针对性与细致性等方面提出问题。金海涛、延书宁和刘锦同学分别针对指标的创新性、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界定等方面提出疑问。陈庚老师认为文章功底较为扎实,方法新颖,但是文章没有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具体内容,在指标选择上,需要关注指标的相关性,二、三级指标应该选择核心的、基础的、明显的指标。寇垠老师指出可以建立文化和旅游的框架系统,用逻辑图阐释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涵。同样,寇老师也认为文章选取的指标逻辑性不强,建议先进行预调研,再对数据处理分析。
随后,19级硕士生芦亚锋围绕文化遗产安全问题展开论述,对我国文化遗产安全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进行阐释。文章从文化遗产安全这一概念的内涵入手,揭示出文化遗产安全问题是在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内外因双重作用下的结果,进而提出保护文化遗产安全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在评阅交流环节,王诗怡和柳东民同学认为文章的逻辑比较清楚,但是整体来说较为宏观,个人观点的表达较少,建议在现实路径方面更加详实具体。陈庚老师认为文章中涉及文化遗产安全的内容偏向形而上层面,而缺少形而下的内容。文章停留于文字表面,没有说服力,缺乏深刻而系统的思考,建议聚焦研究对象,以小见大。寇垠老师对文章内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透彻阐释文化遗产安全的相关概念;二是现实路径层面要更加细致,语言表达要清楚到位,要有干货;三是文化遗产安全的指向性和渗透力不强,要先对文化遗产进行结构解析。
至此,本学期最后一次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老师和同学们热烈讨论,思想相互交流碰撞,大家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和进步,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让我们一同期待新学期丰富多彩的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