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21日,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化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日上午,我院院长傅才武教授受邀出席并作题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思路》的主旨发言。
傅才武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与内涵要求。他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目标,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建设目标。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他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发展模式从外延式(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品质)发展,发展动力由发展要素规模扩张动能转变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方式由政府一元主导模式转变为“政府+社会+公众”的共治共享模式。其评价标准最后都指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以“高质量”为结果导向,体现为价值观正确且产品供给的高质量、高效且可持续的公共产品供给的高质量以及有效而公平的供给结果的高质量等三个方面。
随后,傅才武教授专门探讨了当前公共文化领域单位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问题,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内卷化”现象。这种“内卷化”在文化实践中具体可表现为服务产品的“重复”与部分机构的“空转”、消费侧公众低参与或浅表性参与,以及服务机构的低绩效运转。他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内卷化”的出现,是受到传统文化事业体系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缝隙”、体制壁垒下社会力量参与局限、供给侧与需求侧不良博弈,以及公共文化机构中存在的技术迭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探索突破当前“内卷化”困境的新思路。
傅才武教授提出,这种新思路必须要实行综合施策:第一,破局基础在于完善政府购买机制;第二,破局动力来源于公共文化数字信息技术;第三,破局的关键在于拓展文旅消费侧,以消费侧牵引供给侧变革;第四,突破该困境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回归到塑造公众文化参与主体性。
在演讲的最后,傅才武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以展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如何在环境变迁中找到自身地位?”“未来政府可能会怎么做?”以及“未来文化机构可以怎么做?”据此,他提出三点:第一,东部发达地区最有能力和条件承担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试验区”的重任;第二,如果我们公共文化人错过了高增长、宽财政给文化行业改革带来的“窗口期”,我们将不得不在低增长、紧财政的环境下被迫应付改革之重,其难度和痛苦将会成倍增加;第三,在机会窗口期内,要借助发达地区的先进单位智慧与勇气,形成先行示范,这既是全体文化人的期待,更是文化行业落实“担负文化传承发展新使命”的时代责任。
会议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还发起成立“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主体联盟”,期望能够推动社会化运营相关资源共建共享、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